荒诞的荒诞派

荒诞的疯子,荒诞的理想,荒诞的荒诞派。
用心描绘自己的艺术。

——Always finding, always losing......

仪式感、急、奖励、……

仪式感让没有意义和被动的事物变成了主动,并为这些被动和无意义的行为附加了意义,使得他们可以产生力量。虽然客观上没什么区别,但主观上却带来了强烈力量,并且让人可以主动并且乐意投入这种行为中,而不是一味排斥,并认为它是消极的和无意义的。


过快,急,指的是急于证明自己,急于肯定自己,急于否定自己,急于学习,急于消化,急于开展工作,急于否定他人,急于帮助他人,急于证明他人。但忽略了在开展之前,所应当考虑的其它因素。

比如当前环境是否可以开展工作,比如大脑里是否还有零碎的麻烦要处理,比如做这件事情自己是否想清楚了其目的,比如是否忽略了这件事情的潜在坏影响?

帮助的对象,是否真的需要帮助?把时间投入在帮助这个人身上,实际上是帮了他,还是害了他?如果是特定的某个特殊个体,用常规的方式直接帮助他,是否对他而言其实是一种侮辱?

急躁,不过脑子,急于付诸行动,代价就是让自己更大幅度的损失和重来,浪费更多时间,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。看起来速度“快”,实则很慢。

万事万物都有行动的理由和想要达成的效果,忽略客观环境和要素,急于选择显而易见的路,就会被路上的陷阱绊倒,并消耗成倍时间。


这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

所有大事、认真的事情,实际上都要有对应的态度和准备。敷衍随意草草了事,自己的潜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,而自己的潜意识也一定不会为一个没有足够认真准备的事情,做好“认真”的准备。


酝酿与积蓄,人类是多年发展而来的精神型动物,这种酝酿和积蓄无处不在。人想要爆发,想要发挥好效果,就要做好精神上的准备,并理解流传至今的,人类的仪式的客观性和必要性。


仪式感相比“奖励”,似乎能够让“做这事情”本身就成为奖励。人脑对于“奖励”的需求是会膨胀的,当第一次获得了某种奖励后,他们就会需要新的奖励。但如果后续奖励每次都一样,就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。不过仪式感在这一点上,也是类似的。越大的事情,所需要的准备仪式也需要得越丰富。做了一个大成果,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奖励,同样也会降低人下一次做它的欲望。但不同的是,准备的“仪式”足够大时,只要做了符合对应价格的“事情”,那就会非常满足,并且让做这个事情的本身非常投入。但如果是“奖励”,则人们有可能会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,开始思考奖励,思考是否值得。如果做这个事情所带来的回报并不能让自己满足,那这个奖励,尤其是如果这奖励是来源于“自身”的、“自己给自己的”,那这种奖励即便再丰盛,也会让做的过程变得没有积极性。

前期的准备仪式让人认真对待“过程”,而后期的“奖励”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事情完成后的仪式,这种“后期”的仪式则能够影响人是否乐意在下一次“大事”中再一次认真对待并做好手里的事情。


当人们认真的时候,2小时时间诞生的有效产出,可以远远超过8小时。Deadline通过外部压力让人能够有效输出,达成结果,这证明了认真的人的效率有多高。但Deadline毕竟是风险的,人如果想要进一步成长,那么关键的,就一定是得找到是什么东西让人进入了Deadline的模式,那就像一个“开关”一样。要找到那个“开关”,让人们即便不在Deadline上,也能产生对应的工作效率。这一点,才是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效率、继续向上走的人们所应当关注的。


评论
热度(1)
©荒诞的荒诞派
Powered by LOFTER